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战国时思想家 教育家 荀况 哲学家
荀子(约公元前313年—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(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),战国末期 赵国 人,两汉时因避 汉宣帝 询名讳称“孙卿”,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先秦时代 百家争鸣 的集大成者。 接下来歆宜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荀子曾三次担任 齐国 稷下学宫的祭酒,两度出任楚兰陵令。晚年蛰居兰陵县 著书立说 ,收徒授业,终老于斯,被称为“后圣”。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,主张“礼法并施”;提出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人定胜天的思想;反对鬼神迷信;提出性恶论,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,并强调学以致用; 其思想集中反映在 《荀子》 一书中。 荀子还整理传承了《 诗经 》《尚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易》《春秋》等儒家典籍,为传播保存 儒家思想 文化做出巨大贡献。
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,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 唯物主义 哲学体系,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 潜移默化 地发生着影响。
人物生平
游学
司马迁 所写的《 史记 · 孟子 荀卿列传》记录了他的生平。荀(xún)子于五十岁(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)。始来游学于齐国,到襄王时代“最为老师”,“三为祭酒”。后来被逸而适楚,春申君以为兰陵令,春申君死而荀卿废,家居兰陵,韩非、 李斯 都是他的入室弟子,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,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,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。
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,同 屈原 一起被称为“辞赋之祖”。
入秦
他曾入秦,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,说“秦四世有胜,数也,非幸也”,同时又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,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,谓之“县之以王者之功名,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”。
荀子又到过赵国,与临武君议兵于 赵孝成王 面前。最后老死于 楚国 兰陵。他曾经传道授业,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——韩非、李斯,汉初政治家、科学家 张苍 均为其门下高足。著作集为《荀子》( 唐代 杨倞为其作注),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,其注者不多。直至 清代 考据学兴盛,注释校订者才增加。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,包括清代 王先谦 , 民国 时代的梁 启 雄( 梁启超 胞弟)。清末学者谭嗣同,在他的《仁学》中这样评价:(中国)二千年来之学,荀学也,皆乡愿也。晚年的代表作有《劝学》。
帝术
《史记》记载李斯“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”,荀子的“帝王之术”,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,体现出来。北宋 苏轼 在《荀卿论》中说:“荀卿明王道,述礼乐,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。”
本文地址: https://123.5d66.com/article/28ca9915b6275f0e3ef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