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鞅 张仪 谁能能力最强 范雎和李斯同为秦国功臣
商鞅 、 张仪 、 范雎 和 李斯 ,皆为秦国统一大业的功臣,那么这四人的能力大小又该如何排序呢?接下来歆宜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如果不论功绩和人品,而仅以能力论之,个人认为应该首推李斯,商鞅次之,范雎再次之,张仪排名最后。
第一,李斯:影响了一个时代的 名相
李斯本为 楚国 上蔡人,后因悟出“老鼠哲学”而离家,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,学成后入秦,初为 吕不韦 舍人,逐渐受 秦始皇 重用,历任郎、长史、客卿、廷尉、丞相,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和后续一系列改革。
如果说辅佐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,只是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李斯能力的话,完成天下一统后,辅佐秦始皇完成的一系列改革,则毫无疑问彰显了李斯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,毕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推行的大量政令,都是极具开创性的。
秦统一天下后,秦国朝堂曾就如何治理天下产生过争论,丞相 王绾 等人主 张继 续推行分封制,而时任廷尉的李斯则坚决主张彻底废除分封制、推行中央集权制,这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。此后,李斯又辅佐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 中央集权制度 ,而这套制度在秦以后的帝制社会里一直沿用了近两千年。
此外,为了维护 秦朝 统治的统一,李斯又先后辅佐秦始皇完成了统一文字、统一度量衡、统一货币、修驰道、车同轨等社会全方位的变革,这些变革对于击破由于 春秋战国 以来长期分裂导致的各国社会、文化、经济壁垒,为统一民族观念和文化思想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当然,李斯其人身上也有缺点,其在沙丘政变中的表现,以及为自保而写下《上书对二世》,导致秦法的变质,导致其要为秦国的覆灭负一定责任,但这却并不能否定他的能力。
正如纪录片《从秦始皇到 汉武帝 》中所言,同样作为法家思想的忠实贯彻者,“商鞅改变了秦国,而李斯则要改变一个时代”,而这也是我将李斯排在商鞅之前的一个原因,就改革难度而言,李斯面临的挑战无疑要比商鞅更大。
第二,商鞅:秦国崛起的奠基者
商鞅出身 卫国 公族,后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,曾于 魏国 国相公叔痤麾下任中庶子,公叔痤病逝之后,商鞅入秦,并受到志在变法图强、改变秦国积贫积弱面貌的 秦孝公 嬴 渠梁 重用,遂在秦国推行变法。
商鞅通过颁布《垦草令》、改革户籍制度、 实行什伍连坐法、明令军法奖励军功、废除 世卿世禄制 度、建立二十等爵制、严惩私斗、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、改法为律制定秦律、推行小家庭制、开阡陌封疆、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、推行县制、初为赋、统一度量衡、燔诗书而明法令、塞私门之请,禁游宦之民、执行分户令等改革方略,使得秦国在制度层面确立了对山东六国的绝对优势。
在“列国伐交频频”的的混乱年代,以“耕战”为核心的“ 商鞅变法 ”,毫无疑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且完全符合那个时代特征的,他完全将秦国变成了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,秦国上到君王、下到黎民,全都成为了为这台战争机器服务的零件,这是秦国能够迅速崛起,并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根本。
不可否认,“商鞅变法”的成功与商鞅本人的能力息息相关,但同样不能忽视,“商鞅变法”的成功具有一定特殊性。
首先,商鞅变法受魏国李悝变法、楚国 吴起 变法影响较大,而这两次变法为商鞅提供了一定经验。
其次,秦国文化受西戎文化影响较大,贵族影响力相对较小,再加上 秦简公 嬴悼子和 秦献公 嬴师隰变革的影响,变法阻力要比山东六国小。
再次,相较于山东六国来说,秦国无论在文化思想还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,这为“商鞅变法”打破旧有制度提供了客观条件。
最后,秦孝公嬴渠梁的绝对支持,以及 秦惠文王 嬴驷 对变法的认可,避免了“人死政消”局面的出现。
历史上共先后有六次变法,但仅有“李俚变法”和“商鞅变法”取得成功,这一定程度上就证明了商鞅的个人能力,但正因其成功又有客观原因,因此我将商鞅排在了李斯之后。
第三,范雎:以谋略见长的承上 启 下者
范雎本为卫国芮城人,早年为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,因受诬陷而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,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,易名 张禄 ,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,并通过上书自荐而引起 秦昭襄王 嬴稷重视。
正如李斯的评价,“昭王得范雎,废穰侯,逐华阳,强公室,杜私门,蚕食诸侯,使秦成帝业”,范雎通过辅佐秦昭襄王,使得秦国得以上承秦孝公、商鞅变法图强之志,下开秦始皇、李斯统一帝业,可以说是极为重要的“承上启下”者。
纵观范雎一生,其最大的能力便是善用谋略,尤其是在掌握人心方面极为出色,这点从其离魏入秦和说服秦王两件事上便可看出。而在治国理政方面,他最大的贡献便是辅佐秦昭襄王加强王权和提出“ 远交近攻 ”策略,从而使得秦国得以进一步蚕食列国,为将来一统天下奠定基础。
此外,范雎担任秦相之后,还曾主持修褒斜栈道,发展秦同巴蜀之间的往来交通,最终“使天下皆畏秦”。又在“ 长平之战 ”中,设计在外交上孤立 赵国 ,防止各国合纵,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 赵括 代 廉颇 为将,从而使得秦国取得“长平之战”胜利。
毫无疑问,范雎是个极为出色的谋略家,虽然在人品方面不敢恭维,但其能力无疑极为出色,而且性格极度坚忍,就算被人诟病为小人,也算是小人之中的佼佼者了。
第四,张仪:外交能力极强,治国理政相对较弱
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,早年入于 鬼谷子 门下学习纵横之术,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,并受到秦惠文王嬴驷赏识,封为相国,奉命出使游说各国,以“横”破“纵”,促使各国亲善秦国,受封为 武信君 。
纵观张仪生平,其在秦国的主要作为就是主伐交,即主要从事外交工作,通过与他国“连横”,对抗同时期 公孙衍 提出的“合纵”。张仪通过出色的游说能力,先后两次说服魏国退出“合纵”,又通过忽悠楚王破坏齐楚联盟等等,从而为秦国巩固国力,全面崛起争取了时间,使得秦国得以避免因列国“合纵”而陷入持续战乱。
在成功游说各国的过程中,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张仪的能力,但这种能力更多只体现在外交层面和对天下大势的判断上,同时又有秦国强大的国力在背后支撑。而在治国理政方面,张仪的贡献非但较小,反而因判断失误,而差点让秦国错失了攻占巴蜀的机会。
毫无疑问,张仪乃是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纵横家、外交家和谋略家之一,但伐交固然需要能力,同样需要国力支撑,否则公孙衍未必便会败于张仪之手,这也是张仪比不上李斯、商鞅、范雎三位的原因。
如上,如果不论功绩和人品,而仅以能力强弱来排名,个人认为李斯能力最强,其次是商鞅,第三则是范雎,张仪则排名最后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123.5d66.com/article/a9d8e87d626f1ff8fbe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