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开始消灭一个个异姓王呢 刘邦建立汉朝后
刘邦 建立 汉朝 后,为何开始消灭一个个异 姓王 呢?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歆宜网小编一起往下看。
要知道,刘邦当时所面临的是“天下匈匈, 危机四伏 ”的形势,好不容易推翻 秦朝 和击败 西楚霸王 ,刘邦的执政时期是王朝最为艰难的岁月。然而刘邦都一次次地挺了过来,为社会整合、安定民生、巩固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史书称赞刘邦“规摹弘远”,可他也有为后世所诟病的为政措施,刘邦滥杀功臣,使得许多开国将领被迫起兵造反,比如他曾以谋反罪处死 韩信 、 彭越 、 英布 等人。可为什么刘邦在登上帝位后,要杀死这些功勋之臣呢?专家指出,从当时的局势分析,这其实是另一场统一战争。
西汉王朝建立之初,刘邦对这些开国功臣十分优待,按功劳的大小赐予了他们不同的爵位,其中韩信、彭越、英布、 张耳 等八人被封以王爵,地位十分尊崇。汉朝的爵位制度沿袭秦朝军功制,分为列侯、关内侯、大庶长等二十等,王爵是王朝最尊贵的爵位,地位超然。刘邦建国后,一般只有 刘氏 皇族子弟才会封赐王爵,在封国为巩固中央王朝做贡献,分封韩信等人为异 姓诸 侯王,最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。
这些异姓诸侯王大多是在 楚汉 相争中投降到刘邦一方的,本来对大汉王朝就没有归属感。不仅如此,异姓诸侯王的封国内“不循汉法”,自立法令,这让刘邦甚为恼怒。大汉王朝建立数年之后,刘邦就磨刀霍霍准备对这些异姓诸侯王下手,希望剪除他们对大汉王朝的消极影响。
臧荼是第一个被裁制的异姓王,他本是项羽的部将,曾被封为辽东王,在项羽被杀之后又投降刘邦。汉朝初年,刘邦已经开始大肆捕杀项羽旧部,十分忧虑的臧荼决定起兵谋反,刘邦 御驾亲征 ,不久就将其平定。
楚王韩信, 汉初三杰 之一,是刘邦的肱股之臣,可惜由于韩信功高盖主,刘邦寻罪将其贬为淮阴侯。在封地的韩信,一直 如坐针毡 ,麾下多有让其起兵谋反之人,然韩信不从,直到他被 吕后 和 萧何 设计杀害。
汉十一年(公元前196年),一代 名将 被杀于长乐宫,势力强悍的异姓王已被杀害,刘邦将矛头转向剩余的异姓王。 梁王 彭越在韩信死后不久就被贬为庶人,后又被刘邦诛杀灭族。淮南 王英 布在彭越被杀后,十分恐惧,开始起兵反汉,兵败被杀。韩王信是战国时期 韩襄王 的庶孙,汉朝初年仍封韩王,刘邦诛杀各大异姓王时,他受到猜忌,被迫投靠匈奴,最终被汉朝大将 柴武 所杀。
就这样,异姓王被消除殆尽,几乎不再有任何威胁。然而,也有几位异姓王是刘邦想杀却没能杀成的。第一个是赵王张敖,他是第一代赵王张耳之子,娶刘邦之女 鲁元公主 为妻。刘邦途径 赵国 时,态度较为傲慢,张敖的属下大为不满,想要设计谋杀刘邦。
可惜消息被刘邦获知,这些属下悉数身亡,尽管刘邦查明此事和张敖无关,他还是将其贬为宣平侯。燕王 卢绾 也是没有杀成的,作为刘邦的“发小”,二人不仅感情深厚且同年同月同日生,相互扶持多年,然而由于刘邦大肆诛杀异姓王,恐惧的卢绾跑到塞外,想要投降匈奴,最终死于匈奴境内。
刘邦在楚汉相争中,为取得最终胜利,以裂土为王的政策拉拢手握重兵的将领们。刘邦称帝后,也按照之前的承诺兑现了诺言,可惜这些异姓王一直是刘邦的眼中刺,想要将他们都拔除干净。
毕竟刘邦建立大汉之初,实际只控制关中、汉中、巴蜀、河北、淮北、江汉等地,汉朝的大片土地掌握在那些异姓王手中,为加强中央集权,建立真正的统一国家,这是必备的措施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123.5d66.com/article/a496d4ab680aef2319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