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转折点是哪一件事呢
春秋与战国有好几种划分依据,今天我从这两个时代的战争层面略做分析,不足之处,请各位补充。
春秋时,大国间确实是争霸战争为主,但灭国战也是同时存在的,到了 战国时代 没人在乎虚的霸主名声,转而获取实际利益为主,继续灭国战争。打个比方, 春秋战国 上演的都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,只不过春秋时代小鱼比较多,到了战国时代,小鱼都被吃光了,那些吃小鱼的鱼已经变成大鱼,它们为了长得更大,就只能找别的大鱼下嘴了。明白了这个,我们再来分析为何春秋战争以争霸为主,战国时期则灭国更为残酷的原因。
一、礼未崩乐未坏
提起春秋,人们就想起 孔子 的那句话“ 礼崩乐坏 ”,实际上,整个春秋礼法秩序还是相对完整运行的。我举两个例子。
1、先轸口吐襄公
秦穆公 派出孟明视千里偷袭 郑国 ,先轸闻讯,极力说服 晋襄公 ,两军在崤山遭遇, 秦军 战败,后来晋襄公的嫡母怀嬴(秦穆公女儿)劝说晋襄公释放了秦国三 名将 领。先轸知道后与晋襄公发生争执,越想越气,临走时冲着晋襄公脸上吐了一口。
后来晋襄公反而安慰他不要在意,先轸觉得这事办的不地道啊,就在抵挡翟国进攻时,本来 晋国 已经擒住翟国元帅,先轸却把自己甲胄脱下,冲入敌军战阵,被乱箭射死,以报晋襄公不怪之恩。这是中原诸侯的仪态,那被称为“荆蛮”的 楚国 又如何呢?看 楚文王 的故事。
2、鬻拳不纳文王
鬻拳,楚国大夫。那年, 巴国 伐楚,楚文王领兵出去迎战,不料,被巴国里应外合,吃了败仗,带着一身狼狈样回到了国都城门下。鬻拳早早接到战败的消息,按说,应该下去远迎楚文王才对,可是这鬻拳非但不去迎接,还不开城门。站在门楼上,他问楚文王,听说你打了败仗?
楚文王说,是啊, 半夜三更 的,快点开城门,累死寡人了。鬻拳说,不是我说你,被这么一个小国给打败了,传出去,你也不嫌丢人?我建议啊,你现在赶快去打 黄国 ,兴许还能找回点面子回来。楚文王就真的乖乖去打黄国了。战斗中,不幸中箭,当晚死亡。楚文王儿子上位,鬻拳说,我为人臣子,理当该死。然后就自刎了。
所以,在那个时代,人们这种“礼”的观念还是占据主流位置的,而且,那个时候的灭国也是相对温和的。比如楚文王只因为看上了息侯的夫人 息妫 ,就把人家的国给灭了,虽然灭国,但息侯宗庙还在。与之相反的是,战国时代 白起 对楚国发动的 闪电战 中,火烧夷陵,将楚国公族的宗庙给毁了。
二、各大诸侯互为制衡
楚国是在灭了荆、随、黄、蔡等诸侯国,地盘逐渐变大;秦是灭西戎十二国称霸; 齐国 灭纪国等 东夷 变强;韩、赵、魏则直接继承了原百年霸主晋国的衣钵; 燕国 比较特殊,在 齐桓公 称霸时,联军所灭孤竹等国直接划归给了它,所以地盘也很大。
春秋时期,只要这几大国不挑战别的强国的势力范围,安静的在自己槽里吃食,别人一般不会来打你的,除非你惦记上别人的东西了。比如,秦穆公三次东出,其目的就是窥视中原,都被晋国打了回去。楚国北上,也是被百年霸主晋国阻止了。
这个时候的秦、齐、晋、楚彼此制衡,互为掣肘,谁也吃不掉谁,干脆先把窝边草干掉再说。所以大国之间爆发的冲突比较少,即便有,也是相对温和的。那为何到了战国时期,灭国战突然变得残酷了呢?
战国灭国大战的特征
很简单,小鱼都吃光了,就剩下几条大鱼了,周围地盘也抢的差不多了,大国之间开始角逐了,他们之间的灭国战不同于之前的大国与小国,那个时候可能吓唬一下,对方就怂了。活下来的大国,都是吓大的,这招不管用,只能是真刀真枪的硬拼。为了使自己胜出,各国频出奇招,主要是两个手段,一,人才延揽;二,变法图强。
人才延揽前期主要发生在齐、魏之间,比如齐国鼎鼎大名的稷下学宫,但是效果实在有限,比如大名鼎鼎的 百里奚 去齐国求仕,工作没找到,却沦为乞丐;变法在各国都有进行,比较有力度的为魏、楚、赵、秦。
经过这个阶段的调整,七国位次又发生了变化。曾经被列国看不起的秦国,因变法最为彻底,一跃成为第一等强国,紧随其后的是楚、赵、魏、齐等。秦国一役夺回被 魏国 长期霸占的河西之地,斩首魏军四万五千人,一血九十年耻辱,震惊东方列国,此举标志着战国时代残酷的大国角逐正式展开。
战国灭国大战的鲜明特征就是复杂性、残酷性。
复杂性很好理解,大国角逐,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解决,另外,面对一超六强的局面,东方六国自然是联合起来抗秦,秦国则是力争化解这种联盟然后再图各个击破。从整个灭国目标的战略方面来讲,则经历了战略试探、战略相持、灭国大战三个阶段。
战略试探其实延续了春秋战争的特点,相对温和一些,残酷性主要集中在战略相持阶段。没有哪个大国会自毁宗庙,面对来袭必然是拼死反抗。
做为进攻方,肯定也是极力打破这种平衡,只有把别国打怕了,才会转入灭国阶段。所以这种残酷性也是空前的。
七国战略平衡被打破的一个标志就是 长平之战 ,秦赵两国投入兵力近百万,算上后勤,差不多有五百万之众了。此战, 赵国 损失四十五万兵员,从此,东方诸侯再无力抗衡秦国。
结束语
总体来说,春秋时代之所以温和,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是有一定“礼法”束缚的,另外大家都在忙着跑马圈地,大国间很少爆发冲突;到了战国,大家都不在乎霸主这样的虚名了,转而图强。大国兼并,必是激烈碰撞,大争之世,诸侯形势已经发生改变了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123.5d66.com/article/8715e6ce9c46e17afb0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