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 清朝灭亡前打得最为精彩的一仗是
提起 清朝 军队,人们往往会联想起腐朽无能、丧权辱国等一系列负面形容词。其实这也无可厚非,清朝末年的对内对外战争中,由于多方面原因,清朝军队的表现可谓令人失望透顶,小仗小败,大仗大败,几乎完全不能起到保家 卫国 的作用,清朝的崩溃灭亡,军队战斗力低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。
不过凡事无绝对。在清朝灭亡前夜的宣统三年(1911年),清军还意外地打了一个漂亮仗。此事要从 光绪 三十年(1904年)说起。当时的清朝已经处于 风雨飘摇 、 朝不保夕 的状态,奄奄一息苟延残喘。
英国人对西藏觊觎已久,于是趁此时机,在1904年六月悍然派出一支远征军侵入西藏,并武力逼迫西藏地方官吏签订赔款割地的不平等条约,还在藏区扶植地方土司,发动武装反叛。光绪三十一年初,在川藏交界处的巴塘,当地土司起兵造反,诛杀清朝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以及随从官兵百余人,史称“巴塘之乱”,西藏局势一时岌岌可危。
慈禧 太后 闻讯大为震惊,以光绪名义下达上谕:“西藏为我朝二百余年藩属,该处地大物博,久为外人垂涎。近日英兵入藏,迫胁番众立约,情形叵测,亟应思患预防救补”,让朝廷大臣急速采取补救措施。
光绪三十一年六月,四川提督马维琪、建昌道赵尔丰带兵进藏,开始了平叛战争。清军这次派出的部队,是刚刚组建不久的新式陆军,训练有素,装备精良,士气高昂,战斗机较强。主将赵尔丰虽年过六旬,却雄心勃勃,作风强悍,善于用兵,很快平定了巴塘叛乱。
表现卓异的赵尔丰,此后被任命为川藏边务大臣,驻守藏区,大力开展 改土归流 、屯垦、教育、开矿、招商、练兵等新政,藏区局势有所好转,但依旧暗流汹涌。
光绪三十四年前后,藏区波密地区的土司首领白马青翁再度发起武装反叛。白马青翁狡黠凶悍, 胆大妄为 ,手下有一支数万人的武装部队,背后又有英国侵略势力撑腰,多次击败清军,气焰之嚣张无以复加。
宣统二年(1910年)十一月,新任四川总督赵尔丰,调集一批精兵强将,在钟颖、罗长奇、张鸿升、彭日升、陈渠珍等军官带领下,带领两万多兵力深入藏区,兵临波密,拉开了平叛战争的序幕。
藏区波密一带属于高海拔地带,山高路险,河谷纵横,气候高寒,自然环境极为险恶。清军管带陈渠珍文笔很好,他在回忆录《艽野尘梦》中,详细记载了平定白马青翁之乱的很多细节。
在追击白马青翁过程中,清军经常遇到峡谷大河拦路,激流汹涌奔腾。“俯视河流,一带碧涛银浪,响彻山谷”,清军只能利用当地土人过河用的“溜索”,“手攀藤绳,悬身并足”,从河流上空悬空过河,“渡至桥中,绳下坠丈许,距水面亦不过二丈。浪花喷飞,扑面沾衣,不觉惊心动魄”。要么就是“绝壁千切,山岭皆万年积雪,亘古不化”,“高山逼狭,时行山腹,时行河岸,军行甚苦”。
但这支清军部队,却克复种种艰难险阻,接连击败白马青翁叛军。白马青翁见势不妙,脱身以逃,只身潜入白马岗,投奔白马岗土司林噶。白马岗地势更为险绝,“沿途皆悬崖绝涧,历藤桥七处,始至格布沟。其地三面绝壁,河流环绕,后依白马岗大山岭,岸高流急,无路可通,仅藤桥一线,恃为津梁”。林噶派遣心腹百余人,手持火枪利刃,日夜坚守藤桥,一旦有变,就要砍断藤桥,清军插翅难越。
面对几乎无法可解的困局,清军将领罗长奇想出了一招“ 鸿门宴 ”奇计。清军中有个老兵王孚,早年行走江湖多年,能言善辩,颇有急智。罗长奇派王孚以谈判为名,通过藤桥进入白马岗,见到土司林噶。王孚极力辩称,清军此来绝无恶意,只要林噶和白马青翁到清军大营中举行个投降仪式,走走过场,让清军主帅交差,清军就立即退兵而去,绝不会伤害他们二人。
白马岗土司林噶颇为心动,有心出降,但狡黠的白马青翁却疑虑重重。最终林噶孤身出降,在“鸿门宴”上被当场捉拿。白马青翁却没露面,他见势不妙,提前出逃,投奔野人山土司刀保。野人山地形更为险峻复杂,“山势高峻,道路险阻”,“左山右溪,羊肠一线可通”,清军的牛马辎重和重型武器都难以运到前方,战事再度陷入困境。
清军主将罗长奇费尽心思,请出当地卓有名望的大喇嘛诺那出面充当说客,向野人山土司刀保晓以利害,劝他不要惹火烧身。刀保最终妥协,交出了白马青翁献给清军,清军费尽 九牛二虎之力 ,终于活捉叛军首领。
在晚清一片 哀鸿遍野 的动荡局势中,这支派驻藏区的新军,却表现出令人称奇的战斗力,他们不畏艰险, 百折不回 ,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,最终得以全歼了叛军,活捉白马青翁,维护了祖国疆土统一,堪称清朝灭亡前最精彩的一仗。遗憾的是,就在一年之后,清朝轰然倒塌,这支队伍在群龙无首混乱中溃散一空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123.5d66.com/article/38303667c165559053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