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护了宋朝政权的稳定 真宗皇后刘氏是怎么炼成的
在中国古代,后妃干政、宦官干政一直困扰着封建王朝, 宋朝 同样如此。
为了防止后妃乱政危政, 宋代 制定了严密的祖宗家法。宋代 吕大防 曾说:“前代宫闱多不肃,宫人或与廷臣相见,唐入合图有昭容位,本朝宫禁严密,内外整肃,此制内之法也。前代外戚多预政事,常致败乱,本朝皇后之族皆不预事,此待外戚之法也。” 宋仁宗 也曾下诏:“后妃之家,毋得除二府职位。”
祖宗家法不仅未能使宋朝避免后宫干政,反而盛产女主。北南两宋加起来,一共有九后的十次垂帘听政。不过与一般的认知不同,女主临朝下的宋朝维护了宋朝政权的稳定,就例如掌权时间最长的真宗皇后 刘氏 。

刘后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,她“性警悟,晓书史,闻朝廷事,能记其本末。”正是由于她的聪慧、警敏,使她在真宗朝时,就经常帮助真宗处理朝政。“真宗退朝,阅天下封奏,多至中夜,后皆预闻”,“宫闱事有问,辄傅引故实以对”,“天禧四年(1020年),帝久疾居宫中,事多决于后”。
真宗朝后期,刘后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, 宋真宗 不安,以宰相 寇准 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后独揽朝政,刘后则结 丁谓 、曹利用等外朝朋党,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。
乾兴元年(1022年),宋真宗驾崩,刘 太后 临朝称制。她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,贬至崖州;天圣二年(1024年),刘太后“违制”,没有着后妃服饰而是身穿帝王龙袍,参加宋廷的册封大典。天圣七年(1029年),再治曹利用谋反之罪,曹利用自杀。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氏之手。
刘太后在执政期间终结了被《 宋史 》称作“一国君臣如病狂”的“天书运动”,严厉打击日益严重的党争,在兴修水利、创设谏院、兴办州学等方面也颇有作为。她掌权期间,成都富商还印制了交子,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。
虽然刘太后至死不愿还政于仁宗,不过其为仁宗亲政后的“仁宗盛治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后世也就称其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”,赞誉其“于 赵氏 实有大功”。
其实刘太后颇有雄心,她并非想要一心为赵氏王朝奉献。刘太后对帝王服饰有难以割舍的情节,时常着帝王服饰,宋廷重臣均忧虑其“行武后故事”,对其颇为提防。
史载刘太后与仁宗一起去慈孝寺,太后欲乘辇先行。参知政事鲁宗道说:“妇人有三从之义,在家从父,既嫁从夫,夫殁从子。”提醒刘太后不应走在 皇帝 前面,刘太后只得让仁宗先行。明道二年(1033年)二月,刘太后谒拜太庙时,想穿上皇帝服装,以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,她下诏服皇帝所用的衮冕。这样做显然不符合礼仪制度,参知政事薛奎用不无嘲弄的口气奏道:“若太后穿天子服饰,不知是像男子一样跪拜,还是使用女子的礼仪?”刘太后听了, 哭笑不得 ,左右为难,终于不敢穿和皇帝完全一样的衮服。
可以发现,刘太后不敢效仿 武则天 完全是受制于以宰相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。就如权力最大的刘氏当政之时,枢密使曹利用、昭文相丁谓、昭文相 王曾 、集贤相 张士逊 、参知政事任中正、枢密副使 晏殊 等,先后皆因忤太后旨意被罢免,然二府大臣等仍然时时与太后相抗争。宋代后妃势力始终没有失控,完全有赖于此。
本文地址: https://123.5d66.com/article/0e9ade9abd546ee098b8.html